(通讯员 李亦萱 朱湘黔)5月30日下午,我校三位“潇湘学者”特聘教授Ottmar Ette教授,陈众议教授和Stephen Hart教授在腾龙楼404智慧教室围绕“莫言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展开对谈,交流学术理念、传递人文思想。对谈由欧阿语系负责人邢鸿儒博士主持,对谈工作语言为西班牙语并面向省内兄弟院校西班牙语专业师生开放,吸引了来自中南大学和湘潭大学的青年学者前来聆听和学习。
对谈伊始,Hart教授结合他上周赴北京参加文学研讨会并采访莫言的经历,谈及了美国作家福克纳,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对莫言创作的影响。他指出,虽然瑞典学院把莫言的文学作品定义为“幻觉现实主义”(realismalucinatorio),但是魔幻现实主义有时的确也可以外化为一种幻觉。这一点在马尔克斯小说人物身上尤为明显,比如奥雷里亚诺二世所经历的死后幻觉。Ette教授对此表示赞同,并指出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还体现了拉美大地与中国之间的联系,莫言也正是这一交流进程中的顶峰人物。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及探险航船行至菲律宾随后到达中国起,中国便与拉美世界建立起了联系。此后产生了一有趣的现象:在拉美小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中国与拉美的联系自始便存在幻觉式的元素。比如,1816年在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上诞生了第一部小说:何塞·华金·费尔南德斯·德·利萨尔迪所著的《赖皮鹦鹉》。在该书所描述的乌托邦中,有一位幻觉般的中国人的身影,呈现出与殖民统治相反的理想政府形态。中国在拉美小说中以拨乱反正的姿态出现,这体现出了中国与拉美大陆间的互动。Ette教授还援引其他例子,说明了中国元素经由拉美文学的修饰,转变成了一种全新全异的艺术风格,而莫言的作品恰恰体现了这种创造性反向转化的特点。这种互文性在中拉的长久联系中一直存在。
陈众议教授谈到关于作者基于本土性的创作方式时,指出莫言笔下的山东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不谋而合,比如马尔克斯的马孔多,皆是从浮世一隅窥见整个宏大世界。在进一步谈及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时,提到多神论的创作元素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莫言基于佛教的转生轮回创作了《生死疲劳》,其中的六道轮回与《百年孤独》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六代兴衰有着叙事上的相似之处,莫言也是由此走近马尔克斯的。时至今日,鬼神观在中国依旧存在,拉美的原住民传统文化中同样存在多神信仰。不仅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热潮和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与守望正是受到了拉美作家守望美洲印第安文化基因的启迪。Hart教授表示肯定,莫言的创作是扎根于山东和中国本土的,正如拉美之于马尔克斯,但在呈现本土风貌之余具有宽阔的全球视野。
从莫言作品和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互文性出发,在中国与拉美深度的文化互动中,三位教授都指出了作为不同文化沟通的主要媒介——翻译的作用。Ottmar教授表示,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人们也就无法理解世界文学的律动,而这恰是互文最为强劲的脉搏。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陈教授和Ottmar教授结合当下,也表达了他们对于新兴科技力量在翻译领域的看法,认为当下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这值得引起高校和学界更深入的思考。陈教授也提到了莫言用ChatGPT写颁奖词的轶事,以及莫言并不同意英译译者提出更改章节结构的意见,而是转而寻求一种平衡,并结合《堂吉诃德》的译介谈及对于译作忠实性的取舍问题。三位教授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及市场环境就译者对于文学作品译介的主体性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初夏时节,岳麓山下,三位顶级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为我们搭建了一条世界文学文化长廊。主持人邢鸿儒对三位教授带来的文学文化盛宴表示衷心感谢并鼓励在座师生持续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作家。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而我们唯一可以确信的是文学之于人类的超越性。
Ottmar Ette教授为我校近期全职引进的国际顶尖学者,系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院士、美国现代语言学会荣誉会员、欧洲科学院院士,其学术成果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近年来,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在全球招聘国际顶尖教授,旨在进一步提升一流学科教学和科研能力并深化学科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