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校js33333金沙线路检测向卿副教授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江户时代日本人身份建构研究》通过国内同行专家鉴定,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审批,获“优秀”等级。该成果为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户时代日本人的身份建构研究》(立项编号13BSS016)的最终成果。
该成果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援用政治学、历史学的相关理论,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宏观的视角与微观的视角相结合的方式对江户日本身份建构的基本问题及其作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除“身份建构”、“文化民族主义”、“他者”等研究身份建构的常用概念外,课题组提出了“我们认为”、“风土”、“文化的故乡”、“风土的故乡”等分析身份建构的新概念,并运用于实际分析。课题组认为,江户前后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与其相关的这一时空内日本人的主体化意识倾向是江户日本进行身份建构的思想根源;发现中国和发现日本是江户日本身份建构的不同侧面,它们形成并支撑着与中国的相异性就是“日本的”独特性的认识,而且这种被发现的异质性可以与事实无关,因为“发现中国”的失真可以通过“我们认为”等方式获得合法性;身份建构是一种“我在故我在”的作业,我自己的存在是我唯一可以确定而又不容自我怀疑的“存在”,因此“我”必然具有主体性和独特的自我身份,身份建构也由此具有不容他者质疑和不需要他者同意的合理性,而这种合理性亦决定了身份建构具有创造性和主体性的性质;“身份建构”是现在的自我与历史的自我之间的交往、对话,而这种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和创造因为“我在”的绝对性而被赋予了足够的自由,因此自我可以自由地发现自我的历史和文化,而无须关心其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真实性,而这种被不断发现和重构的我们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等代表的主体性又为我们的同一性建构提供了基础和保证;“身份建构”又是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交往、对话,因为绝对的“我在”为我们的同一性建构提供了合法性,所以主体可以自由地“想象他者”,而无须受到他者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束缚。
该成果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表现在:第一,从身份建构的角度对江户日本历史和文化做了符合逻辑的解释,也将江户日本的中国认识和自我认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问题考察,有利于客观地认识作为“前近代”的江户日本;第二,有利于增强我国批判日本近代军国主义思想源流的学术性和信服力;第三,为时下我国的民族身份建构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该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已在《日语学习与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